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资源。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把龙岩技师学院办成以教学为主、产学研一体化的阵地,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合格人才,全面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加强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竞争激励机制,以引进、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才荟萃、适应发展、富有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 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 龙岩技师学院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年龄人数 | 35岁以下 | 36-40岁 | 41-45岁 | 46-50岁 | 51岁以上 |
248 | 128 | 18 | 36 | 34 | 32 |
百分比% | 52 | 7 | 14 | 14 | 13 |
平均年龄 | 38 |
教师年龄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创造力。龙岩技师学院专任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这表明教师队伍的发展潜力较大和加大培养力度是十分迫切。
(二) 龙岩技师学院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学历 人数 |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及以下 |
248 | 15 | 193 | 40 |
百分比% | 6.0 | 77.8 | 16.2 |
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师向新的学术领域开拓的起点和基础。龙岩技师学院教师队伍的主体是本科生,学历的总体水平须提高。
(三) 龙岩技师学院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职称 人数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助级 | 员级 |
248 | 0 | 103 | 81 | 58 | 6 |
百分比% | 0 | 41.5 | 32.7 | 23.4 | 2.4 |
职称结构反映出教师的总体学术水平和所能适应的教学、科研能力。龙岩技师学院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中,高、中、初职称结构比例较为合理,但缺少正高职称,因此迫切需要抓好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尽早晋升高一级职称。
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及目标
(一)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智力支持,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关键所在。未来5年是我院师资队伍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的形势与发展,要求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轨道上来。我院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教研水平,努力做到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情感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建设一支管理理念新、管理能力强、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专业技能硬,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一流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根据学院发展规划,自2016年起逐年扩大招生规模,至2020年将招收全日制在校生6000名,因此,教师队伍建设也必须积极稳妥的进行,保证相对应的发展,做到“保证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组合、才尽其用”。
(二)具体目标
1.结构目标
大力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制定相关政策条例,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取得硕士学位,鼓励支持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逐步加大高学历师资的引进力度。争取到2020年建设一支有10名教授(正高),130名副教授(副高),10名博士,80名硕士,5名省技能大师的师资队伍;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20%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45%以上;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占专任教师8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应全部达到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其中获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应占实习指导教师60%以上;专任教师占教工总数85%以上,“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90%以上,使整个师资队伍在职称、学历、年龄、师生比等方面结构趋于合理。
2.能力目标
加大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建设培养与培训,使师资队伍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研教改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使教师在市内外学术活动与对外交流方面的外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梯队目标
加大对紧缺专业人才、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五年内引进紧缺专业教师不少于30名,使我院省级专业带头人达到3~6名;一体化骨干教师达到40名;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达到5~12名。
4.机制目标
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咨询委员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引进与配置、教工培训与培养、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措施,使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动态稳定与活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通过引进、培养、培训及聘用等多种途径,建设结构合理且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师资队伍:一是大力引进 “四高”人才(即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改善师资结构;二是实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三级培养机制,强化教师骨干队伍建设;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理论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学习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到高校学习培训,学习新教育理论与新教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形成科学、有效、持续的培训培养机制;四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做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一)首席教师(技能大师、名师)的培养
针对校内首席教师缺乏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省内知名度不高的现状,将采取外派2~6名首席教师(技能大师、名师)出国(境)深造进修、到知名企业集团参观交流学习、主持教改教研项目开发、组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等途径,提高首席教师(技能大师、名师)的省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师德高尚、行业知名、能及时跟踪职教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能把握本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人。
(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通过在职提高学历、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教改教研等方式,让教师在生产实践中运用专业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职教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外派3-8名教师出国(境)学习,提高专业带头人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践、主持或参与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成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和引路人。外聘5-10名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与校内首席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共同把握专业建设发展和新专业开发。
(三)“一体化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
通过外派高校进修、到企业顶岗锻炼、专业知识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与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一体化双师型”骨干教师整体水平。为满足职业需求,每2年要求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2个月,重点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知识教学论、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一体化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能力,并成为参与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改教研的生力军。
(四)外聘、返聘教师聘用与培养
出台《龙岩技师学院外聘、返聘教师管理办法》;出台《龙岩技师学院特殊人才聘用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外聘、返聘教师的教学过程控制,规范外聘、返聘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外聘、返聘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等方面的作用。聘请10-15名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与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聘请20-30名能工巧匠参与技能操作指导。定期对外聘、返聘教师进行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外聘、返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外聘、返聘教师人才资源信息库。用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给力的激励机制作保障,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外、返聘师资队伍。
三、师资队伍建设内容
(一)人才引进方面
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咨询委员会,制订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规划,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出台《龙岩技师学院人才引进规划》、《龙岩技师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确保人才引进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面
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首席教师(技能大师、名师)为龙头,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一体化教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机制。并按照校企结合企业的需要,定向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龙岩技师学院中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三)师资培训方面
修改与完善师资培训制度,通过校本集中培训、国内调研、出国学习考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师资队伍培训模式。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1.校级领导管理理念的研修培训;
2.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培训;
3.班主任育人与管理培训;
4.全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5.新教师入职培训;
6.教师学历达标和学位提升培训;
7.“新教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培训;
8.首席教师、专业带头人、“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创新能力培训;
9.专业教师国外短期培训;
10.国家级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四)师资队伍稳定方面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把稳定人才、建立稳固的师资队伍作为头等要事来抓,通过给予物质(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教育培训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和非物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提升、荣誉获得、参与管理、情感沟通、企业文化等)激励,使在职教师能切实获得有利于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保障,出台《龙岩技师学院全员聘任管理办法》、《龙岩技师学院薪酬管理实施方案》、《龙岩技师学院教工绩效考评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激励机制,稳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