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薪火相传 新时代风鹏正举——龙岩技师学院建校40周年发展纪实2019年12月09日
□ 记者 曾志明 范波 通讯员 肖杰
40年,从几间简陋的破旧厂房到一幢幢高大矗立的实训楼;从稀稀落落的几百个师生到专业门类齐全、校园面积38万平方米、学生人数即将突破万人的宏大规模;从山区一般技工学校到全国职业技能教育的引领者……
40年披荆斩棘,砥砺前行;40年赓续薪火,勇闯新路;40年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时刻,龙岩技师学院迎来了建校40周年的辉煌与荣光!
40年前的技师学院,名为龙岩地区技工学校。坐落于龙岩凤凰隔,原交通部四航四处机械队旧址。时仅一栋简陋教学楼、4座矮平房,教职工45人、学生298人。开办专业为仅有汽车维修、车工、钳工、电工、建筑施工等。就这样,踏着坎坷与艰辛,初创者走上了培养技能人才的筚路蓝缕之路。
40年后的技师学院,早已换了人间!这里成了一片丰厚的人文沃土,一个快速崛起的职业教育高地。学校占地142亩,正在建设的第二校区建设面积441.7亩。现有教职工348人。设置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交通工程、现代服务、传媒艺术与轻工及经贸与管理6个专业系,开设模具、数控、汽车、船舶驾驶、飞机维修、工业产品设计(3D打印)、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烹饪等34个专业,2019年在校生数达7738人,成为福建省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5万多人,被誉为红土地上的“金蓝领”摇篮。
不忘红土初心:打造老区特色的技工教育品牌
1979年,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中国制造开始腾飞,社会亟需大量专业的技能人才。当年5月,在龙岩地委、行署的关心和支持下,龙岩地区技工学校应运而生,拉开了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序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技工教育发展,学校立足本地技术人才培养,先后设立建筑分校、纺织分校、龙岩食品班、长汀分校、漳平化工分班等。1991年更名为龙岩地区第一技术学校,1997年更名为龙岩市第一技术学校。1994年,学校在全省技工院校率先开展毕业生预分配和自主招生工作,创新招生工作,开始招收农村户籍考生。同时,为促进学校发展,市领导决定将市第一技校、长汀锅炉分校、漳平化工分校、龙岩轻工分校和市就业训练中心所属技校(含驾训班)等五校合并。到上世纪末,学校办学初具规模,学生数突破3000人,并于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2001年,学校加挂“龙岩职业技能学院”牌子;2002年,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升格为龙岩市高级技工学校;200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福建省首批技师学院,标志着龙岩高等级技工教育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创办之初,学校就以满足龙岩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宗旨,坚持教育培训与生产岗位操作相结合,坚持为就业服务。建校以来,学校招收的学生四分之三来自农村,他们掌握了操作技能,实现了由学生向产业技能人才的转变,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新生技能劳动者,为福建特别是龙岩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代代技师人秉承“根植红土、服务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工匠文化 “三位一体”的特色校园文化,铸造匠人匠心,大力打造“红土技师”党建品牌和“快乐工匠”德育品牌,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老区特色的技工教育办学之路。
不忘育人初心:培养合格的高质量人才
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造就具有更高素质、更多技能的劳动者大军,学校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