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技师学院简报
(2012年第一期)
龙岩技师学院办公室 2012年3月28日
【编者按】为切实提高我院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快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步伐,我院于3月17日—3月25日选派了一批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9天的集中培训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印发“骨干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研修班学习报告”,请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
骨干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研修班学习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由教研室吴柏林主任担任领队,院长助理、教务主任邱平基担任副领队,董祝元常务副院长全程参加。培训对象包括学院5个系的系主任、教学副主任;全院各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以及与示范校建设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人员共35人。从3月17日到3月25日历时9天的培训,以名师集中授课为主,辅以实地考察、分组研讨、心得交流。培训内容为中职学校教学特点及教学方法研究,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与运行、一体化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示范校信息化建设等,华东师范大学主要安排了同济大学陈祝林教授《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同济大学徐朔教授《现代教学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上海市职成教研究室骆德溢《品牌建设与教学创新》、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方德明校长《“跟单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华东师大徐国庆博士《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交通职业学院(上海交通学校)党委书记鲍贤俊教授《引名企入校园,融专业入社会》等6位名家的6场专题讲座,教学实践环节3天,主要是到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高级技工学校、上海市现代职业学校、上海信息学校四所特色中职学校和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总部进行学习考察,行动研究环节主要是开展学用结合研究,交流总结环节主要是针对研修内容进行交流互动、总结提炼。此次培训是学院建校以来首次大型集中培训,充分体现了院领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和气魄,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表示,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入改革实践中,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一流,独具特色,社会首肯的全国一流技师学院而努力工作。
二、主要收获
为期9天的研修学习,研修人员共完成3期简报,培训总结35篇。华东师大、同济大学的名家教授和上海职业教育专家功底深厚,积淀丰富,参观的学校办学现代化水平高、改革力度大,为培训人员呈现了丰盛的学术和改革实践大餐,使研修学习班成为一个开放的思想场、一个头脑风暴场,参加培训教师了解了职业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发展新趋势,更新了教育观念,在各个层面上对中职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加深了对现代职业教学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解
培训之前,大家对学什么才是对学生能力养成和职业发展是最有价值的?怎么学才是对学生的能力养成和职业发展更有效?这两个问题理解不深,通过听取同济大学陈祝林教授《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同济大学徐朔教授《现代教学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华东师大徐国庆博士《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三个讲座,我们深切地认识到:
1.效率低下的教学是因为他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传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是被教的做法,正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和得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
2.行动导向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向。学习领域课程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3.学习领域课程要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来实现,加强对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已势在必行。
4.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制订课程标准后,教师是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关键。
5.每位教师应加强对专业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6.职教课程改革的重心不是否定知识,否定理论,而是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二)进一步明确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操作步骤和要领。
课程体系改革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一直是各系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纠结的问题。培训中徐国庆博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操作程序;上海市职成教研究室骆德溢主任从区域教改实践的层面,全面介绍了上海市2004年以来上海市精品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的做法,两个讲座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开发的操作要领,许多示范建设中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方德明校长《“跟单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讲座,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了上海工商信息学校“跟单式”教学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范例。参观学习后,大家都很兴奋,进一步坚定了专业建设改革的信心。
(三)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合作的途径
校企合作是示范校建设的核心。如何进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建设是每个职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上海交通职业学校、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鲍贤俊教授《引名企入校园,融专业入社会》讲座,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学校讲师和企业师傅双重教育;学校标准课程和项目特色课程双向结合。明确了校企合作必须做到六个“切实”。即切实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切实规范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切实加快专业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建设;切实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切实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职教集团建设。
3月23日,参观了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总部,受到了中国龙工领导的热情接待,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与龙工合作的广阔前景,更加坚定了校企合作的信心。
(四)增强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受
教育的重点是教学,教学的成效看管理。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
从教学管理内容看,信息化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从教学管理手段看,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纳入信息管理系统,既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趋势。
这次学习,我们参观考察了上海四所中职学校,他们都建立了校园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管理。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地区学校的差距,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
三、培训后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还处于停滞阶段,培训后各系应践行先进职教理念,学习上海先进经验,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协调推进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一体化改革试点单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四个重点专业应按示范校“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加快示范校建设步伐,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教学场所和资源库年度建设任务,同时带动其他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初步建立“准员工”教育体系。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学习上海先进经验,以四个重点专业为试点单位,紧紧围绕龙岩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各专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师资资源,强化实训实习。结合专业设置设立企业定点实习基地,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个专业至少与5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密切跟踪海西发展规划,做到央企等大型规模企业进驻一家、合作一家、毕业生覆盖一家,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助推经济建设的辐射能力。
3.加强校园网建设工作
以本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学习上海先进经验,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年内完成校园网建设,建立信息化办公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学院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为精品课程建设创设条件。
本期发:中层以上干部,存档。
(共印2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