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技师学院 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期:2021-08-29    来源: 龙岩技师学院    作者: 管理员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2.专业代码:0134-3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和培养层次

1.基本学制:五年制

2.办学层次:高级工

四、职业面向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质检员、数铣精密产品制造人员、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数控铣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产品检测、数控削铣(加工中心)加工、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质检、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数铣精密产品制造等方面的技能人才。能胜任产品检测、质量控制、精密制造等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善于沟通,恪守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取得数控铣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

3)了解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现状,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及地方创业鼓励措施。

3)了解精密计量与测量发展概况,熟悉量值传递系统,掌握长度计量检定基本内容。

4)理解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则,对拟定测试方案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5)掌握工程测量中各种几何量参数的测量原理、数据分析及误差分析,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技术指标。

6)了解几何量计量测试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2.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企业生产流程,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

2)专业能力

①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具备识图与绘图能力;

③具备常用机床的操作能力;

④具备中等复杂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能力;

⑤具备零件机械加工与质量控制能力;

⑥具备机械制造企业现场几何量精密检测能力;

⑦具备机械产品性能检验的能力;

⑧具备机械企业几何量计量器具检定和维修能力;

⑨具备机械制造企业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能力。

3.素质结构(思想素质)

1)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5)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一)公共基础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

依据《技工院校职业道德法律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道德意识;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主要内容包括“谱写崭新篇章”“培养健康心理”“恪守道德规范”“增强法治观念”“走好人生道路”。

90

经济与

政治常识

依据《技工院校经济与政治常识大纲》开设,课程从身常见的经济、政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政治常识,探讨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理解经济、政治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走进职业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学会理财和消费”“走近经济圈”“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等。

职业道德与

职业指导

依据《技工院校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大纲》开设,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企业对员工职业品质的要求,把自身发展与企业、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理解职业活动中职业态度、职业形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基本知识,从而端正职业态度,注重职业形象,增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与成功”“职业支点”“职业与企业”“职业的法律保障”“职业生涯发展”

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教育、劳模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的总体要求之中。本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典型、感人的普通劳动者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对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自觉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2

语文

课程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6年印发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内容包括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现代诗歌与古诗文阅读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分为“阅读与欣赏”、“写作指导”和“综合实践”三个模块。

40

3

数学

《数学》课程的开设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2016年印发的《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数学教材内容面向技能人才培养,反映职业教育特色,致力于为专业学习、岗位工作和职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支持平台。为满足不同专业类别的需要,教材采用1+3的架构方式,上册为所有专业提供共同的数学基础本学期学习的上册内容,主体内容以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为重。包含了不等式与集合、函数、三角函数、算法初步等数学知识。

100

4

新模式英语

课程内容及要求: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的《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通用职业素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实践直接接触各类英语素材,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通用职业素质,提升人文素养。《新模式英语》通过比较真实的英语环境下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技能。

24

5

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莫定坚实的基础。

24

6

体育与健康

本课程帮助学生转变健康观念,追求自我健康,制定自己的运动处方,安全有效锻炼,坚持有养运动远离身心疾病。学会预防处理,应对运动损伤养成卫生习惯

156

7

中国历史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的近代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52

(二)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机械制图

本课程主要学习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知识,常用件,标准件,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识读,常用机械图基础知识。

126

2

极限配合与

技术测量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技能等级证服务。本课程是传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理论知识与培养技术测量能力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等。

78

3

机械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螺纹传动、凸轮传动等机械传动方式、各种机械零件知识。

100

4

金属材料与

热处理

本课程主要在金属学、金属组织控制原理及工艺和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96

5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机械制造各种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工作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了解从毛坯生产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工艺方法、主要设备、工件定位装夹、测量调整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08

6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本课程主要学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识、切削加工的主要规律、切削加工质量与效率、车刀、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加工刀具、数控机床用刀具等。

92

7

电工学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其中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知识和运算基础,掌握磁路和电磁理论的知识,熟悉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掌握基本半导体元件的特点,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的特点及在机床上的应用,了解逻辑代数和运算,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等。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能力、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84

2.专业技能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铣工工艺

本课程主要学习铣床对机械零件加工与铣削实训自动加工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应用铣床的操作能力和实训加工操作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特色是理论性较强,涉及一些数学计算,需要结合实物及以其他机械专业课为基础进行学习,主要用于机械加工类数控专业的专业课教学。

180

2

AutoCAD

本课程主要学习二维零件的设计,能进行线型、线宽的设置,能进行各种二维图形的绘制,并根据要绘制零件的二维图形,进行尺寸的标注。

78

3

数控编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插补原理,以及刀具补偿运算;了解机械调整方法,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形式和组成;了解步进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和控制方法;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基础知识。数控车(铣)削编程的方法、指令,机械零件工艺分析及轨迹计算,典型零件加工的数控编程、传输、程序校核以及使用典型数控系统进行切削加工操作。

108

4

MasterCAM

本课程主要学习MasterCAM绘制二维图形,三维曲面,并经后处理生成加工程序,通过计算机模拟检查刀具路径。掌握二维、三维刀路的基本用法,各参数设置和基本含义,熟练应用MasterCAM对二维图形,三维曲面的加工程序编制,并经后处理生成加工程序,通过计算机模拟检查刀具路径。

96

5

机械产品质量检验

本课程主要学习零件工艺及要求分析,学习不同的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方法,针对不同的机械产品,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112

6

测量技术基本

常识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系统地学习各种量具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适用范围、读数方法以及保养常识,针对各类零件,能选用合适的量具,正确地进行测量及读数。

108

7

机械产品检测

与质量控制

本课程主要学习典型机械产品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正确地使用检测工具对各类机械产品进行检测,并依据图纸要求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并分析机械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132

8

机械产品质量检验

本课程主要学习机械产品全过程不同阶段质量检验,以及质量检验的概念、依据、抽样方法、数据记录和检验结果处理。

104

9

误差理论与

数据处理

本课程主要学习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误差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104

10

数控机床故障

诊断与维修

本课程主要学习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PLC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等。

104

3.实习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综合实习

本实训主要学习普通铣床的基本结构知识,能操作普通铣床,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能进行零件的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能熟练使用工量器具进行零件的检测,能进行普通铣床的简单维护和维修。

155

2

测绘实习

本实训主要学习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合理选用测量工具对零件进行测量,能根据零件结构,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进行绘图。

124

3

数铣实习

本实训主要学习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知识,能熟练操作数控铣床,具备较强的工艺分析能力,能手工或借助CAD/CAM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能进行零件的加工,能熟练使用工量器具进行零件的检测,能进行数控铣床的简单维护和维修。

651

5

校外跟岗综合实习

(工学交替)

学生在一年级学完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后,深入企业,认识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已经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为接下来在校学习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1860

6

顶岗实习

学生在校内完成规定的理论学习和达到相应专业的操作技能水平后,深入企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跟岗综合实习,达到企业要求。

800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本专业中,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31.14%,保证学生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的内容和学时。专业实践课学时占总学时的68.86%,其中认识实习(综合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学期,跟岗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各八周,第九学期一整学期,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下学期。

(二)学时比例表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

课程

公共基础

必修课

公共基础

选修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技能)

方向课

专业实践课

(实训实习课)

专业

选修课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限选课

必修课

选修课

学时

486

0

1698

0

3869

0

比例(%

7.62

0

26.61

0

60.64

0%

(三)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教学

复习

考试

军训

入学教育

(认识实习)

工学交替

跟岗实习

顶岗

实习

毕业

教育

机动

合计

备注

15

3

1

1





20

含开学前军训一周

17

3







20


17

3







20


7

3



10




20


7

3



10




20


7

3



10




20


7

3



10




20


16

3





1


20






20




20







20



20


总计

101

24

1

1

60

20

1


200


八、教学保障

(一)师资队伍

建议课程配套的师资按照专业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建,教师团队应具备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兼结合、双师型结构,具有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场地

校内实训场地应按照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进行配置。专业实训室建设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生产基地(详见下表)。

实训场地名称

主要设备配置

主要实训项目

综合实习实训室

普通铣床、钳工实训桌与工具

普铣加工、钳工加工

测绘实训室

配备桌子、测量件、普通测量工具,电脑,安装AutoCAD软件

零件的测量与绘制

数铣加工实训室

不同型号数控铣床

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

机械产品检测实训室

测量件、精密测量工具

经典案例检测实训

2.校外实训场地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要求和专业顶岗实习岗位的安排,校外实习基地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以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

为了满足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推进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已有教材建设的基础上,专业一体化课程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着力抓好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及相应配套工作页的建设工作。

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指便于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够从外界获取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形成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网络资料、专业技术资料、作业指导书、设备说明书、设备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传统教材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工作页等。同时,为了提高专业教学的开放性和充分利用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应将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案、题库、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以学生为本,注重的互动。通过设计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习评价

一体化课程评价应突出能力考评原则,综合考虑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胜任力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职业效度。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由学生自评成绩、组内学生互评成绩和教师考评成绩三部分组成;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完成总结性考核,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考核的内容采用学生未学过的、且与已学过的难度相近的任务作为考核评价的载体。

必修(考试课)课程按百分制考核评价。

选修(考查课)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按学习任务评分,各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参照各课程标准,评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作为该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

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1)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加强平时考核的力度,注重过程考核;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结合真实产品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六)质量管理

掌握必须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体质达到合格标准。全面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对各课程都进行相应的考核。课程的考核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笔试考核的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强调过程考核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模块末期考核,总结性考核,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完成总结性考核,考核的内容采用学生未学过的、且与已学过的难度相近的任务作为考核的载体。

过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总结性考核有理论和实操两部分进行考核,理论与实操都达60分以上,才达到合格。

九、毕业要求

学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符合以下条件者准予毕业,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验印、由学校颁发的技工学校(或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

(一)操行成绩合格及以上;

(二)学业成绩合格,即毕业时经补考不及格课程不超过2门考试课、1门考查课,或1门考试课、2门考查课,或取得规定的毕业学分;

(三)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通过数控铣工高级工鉴定,理论及技能的成绩均达合格以上。

十、附录

实施性教学计划






1649836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