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2.专业代码:0504
二、培养规格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标准学制:3年
3.培养层次:3年制中级工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和实践锻炼预期达到一下目标:
培养从事旅游、酒店、高铁、航空、地铁等现代旅游服务产业的技能人才,能胜任现代旅游服务产业第一线的各类服务工作;具备现代旅游服务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管理技能、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且适应现代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能从事旅游产业一线工作的中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取得商旅服务、餐厅服务、茶艺师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四、毕业标准
(一)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
(3)了解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现状,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及地方创业鼓励措施。
2.专业知识
(1)掌握旅游服务管理专业技能。
(2)具备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旅游服务业经营理念及服务意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及酒店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服务业运营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课程体系中融入茶艺,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能。
同时,为适应现代服务快事发展的需要,采取服务大类培养,按旅游服务与管理、高铁服务、航空服务、地铁安检方向学习专业技能的模式,对接相关企业,适应就业岗位需要。
(二)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口语交流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备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能力,能应用于本专业的管理;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专业能力:具有现代饭店服务业中西餐、前厅、客房、康乐服务技能;具有基本导游服务技能;分方向熟悉旅行社、星级酒店、饭店景点高铁服务、航空服务、地铁安检等现代旅游服务岗位的主要运转业务和操作规范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5.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6.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五、职业(岗位)面向与职业资格
(一)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高星级酒店服务员、营销人员、管理层;旅游业景点讲解员、管理层;各类企事业单位接待人员、客服人员;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的技能人才。
2.其他就业岗位:高铁、动车、铁路客服务人员;航空服务人员、航空地勤服务人员;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服务人员;城市管理人员、辅助警察人员、地铁安保人员。
3.未来发展岗位: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从事企业本岗位的现场对客服务,能独立进行客人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技能人才。
(二)职业资格
1.茶艺师资格中级工。
2.其他资格证书:商旅服务资格中级。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学习中学生应学习的主干课程有:旅游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导游服务、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前厅服务、餐厅服务、康乐服务、茶艺、形象设计、中国民俗文化、政策与法规,基础核心课程有:语文、数学、基础英语、德育、计算机技术、体育、通用素质、自主学习
课程设置具体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
2.专业技能课
(1)旅游服务与管理方向
(2)高铁服务方向
(3)航空服务方向
(4)城轨服务方向
3.实习课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习中,每学期安排20周,学生应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所有必修课,完成规定学时,并参加规定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完成规定学时。
专业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允许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按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必须保证学生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课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认知实习可安排在第一学年,中级工跟岗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高级工跟岗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根据技工院校部颁教学计划,原则上学生顶岗实习仍为一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专业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课程设置中开设选修课,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
(二)各学年教学周数安排
(三)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四)实施性教学计划(见附表)
八、教学保障
(一)师资队伍
课程配套的师资按照专业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建,教师团队应具备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兼结合、双师型结构,具有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现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高级讲师2人,讲师1人,研究生学历2人,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场地
校内实训场地应按照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进行配置。专业实训室建设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生产基地。见表:
2.校外实训场地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要求和专业顶岗实习岗位的安排,校外实习基地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以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
为了满足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推进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已有教材建设的基础上,专业一体化课程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着力抓好机械类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及相应配套工作页的建设工作。
2.数字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指便于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够从外界获取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形成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网络资料、专业技术资料、作业指导书、设备说明书、设备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传统教材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工作页等。同时,为了提高专业教学的开放性和充分利用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应将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案、题库、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采用模块教学,专业基础课采用讲授、演示、练习等教学方法,专业技能课、实践课尽量采用一体化教学。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设计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业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体化课程考核与评价应突出能力考评原则,综合考虑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胜任力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职业效度。
课程的考核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笔试考核的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强调过程考核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模块末期考核,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由学生自评成绩、组内学生互评成绩和教师考评成绩三部分组成;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完成总结性考核,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考核的内容采用学生未学过的、且与已学过的难度相近的任务作为考核评价的载体。
必修(考试课)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选修(考查课)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按学习任务评分,各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参照各课程标准,评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作为该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
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加强平时考核的力度,注重过程考核。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结合真实产品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六)质量管理
掌握必须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体质达到合格标准。全面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技能,着力打造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技能娴熟、服务意识良好、应变能力强、乐业敬业的旅游服务行业中级服务人才和基层管理人员,具备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取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九、毕业要求
学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符合以下条件者准予毕业,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验印、由学校颁发的技工学校(或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
(一)操行成绩合格及以上;
(二)学业成绩合格、毕业设计合格;
(三)获得本专业相关工种、与培养目标相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