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准绳。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状况,确立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和相应措施,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掌握言谈举止的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发展。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安排如下。
一、行为规范教育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通过班会,系会,学生大会,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现代文明行为规范,查找罗列出身边不文明,不道德的陋习、习惯、行为举止,每位同学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出改进计划,和实现的目标。
第二阶段: 将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切实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运作机制;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融合进班会课等课程;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文明宿舍、争当文明礼貌学生等活动。
第三阶段:加强年轻教师,班主任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行为规范教育与研究型课程学习结合,着重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和院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深入开展文明修身系列活动。同时进一步将行为规范教育常规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主体参与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行为规范教育的建设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德育过程中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从社会的需要和学院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通过德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一)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同样实施行为规范教育的关键也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主导者,其自身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榜样作用。因此要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与教师的行为规范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深入理论学习,增强教师育人意识
进一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法》、《教师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内容,加强年轻教师,班主任的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意识,坚持把德育摆在工作首位,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理念,提高教师对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认识,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教师在教育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2、完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行为规范
除了加强对教师师德培养以外,对教师的行为规范也提出明确的要求,从制度、管理、教育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把高尚师德作为实施有效行为规范教育的前提条件。
3、开展主题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我们将在教师中开展提升师德修养的主题活动,如师德报告会等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推进学院行为规范教育。
(二)强化学生行规教育
1.开展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夯实学生思想基础
学生思想教育将以一条主线(思想品德课)、两个层面(班会、团支部会)、三者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结构,开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技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今日龙岩技师学院人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将构建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思想言行
制度是行动的规范。建立完善的行规教育制度是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保证。《今日龙岩技师学院人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提出具体目标,各班也根据本班实际制定相应公约。
3.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学生会、班委会和学生社团等渠道进行自主教育和管理,积极参与各项管理工作。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行为水准
进一步健全学校德育网络,充分利用社会优质德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按照学生社会道德要求开展社会实践,不断陶冶和锤炼自身的品行修养,从而树立当代学生应有的言行风范,为营造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做出贡献。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行规教育良好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做到净化、美化和绿化,还要深层次挖掘其隐性教育功能。优化校园文化,设名人名言,学习园地、黑板报栏等,把行规制度布置在教室等醒目之处,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6、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开拓行规教育渠道
行规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要制定德育目标,将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分解、渗透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行为规范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推进德育科研,构建德育课题研究高地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德育科研成果,使德育科研和学科建设、德育管理结合起来;使德育的内容、要求能科学合理地体现于课程的结构、内容与实施过程中,并且与课程研究相结合,产生智育与德育的协同发展。深入课程的开发与研讨,结合课改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性德育的施行策略和方针,为德育及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院家庭互动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应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四、行为规范教育的评价
为使行为规范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以评价方式作为保障。为了公正、全面、客观地衡量每一位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机制将建立在以学生自评、互评为基础,班主任、科任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
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考核。对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教职工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处分,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时实行一票否决。 其次,加强教职工的德育意识的考评,检查班主任是否将班级活动、班会课的内容与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起来;检查科任教师、后勤部门是否将自己教的学科、自己做的工作与学生的行规教育结合起来,以督促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加强对班集体建设的考评
学生处将组织有关教师和学生干部对各班行规进行检查评比,把情况及时通报相关班主任,使之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将开展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文明宿舍、文明礼貌学生等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评比,推进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对学生个体行为规范的考评
通过《今日龙岩技师学院人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纪律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活动交往行为习惯和环境卫生行为习惯进行考评。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班级建立学生德育分的考评制度。
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规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同时让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教育,完善自主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方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学生在参与过程管理中可以反映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学生干部可以广泛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提议召开相关会议,向各职能部门及时反馈。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组织是学生实现自主教育、主体参与的舞台,广大学生在学校党政、学生处、团委和班主任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并对学生的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纪律卫生、住宿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